近期,随着金价持续上涨,不少人选择刷信用卡购买黄金并迅速套现。这种操作手法在抖音、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。然而,这种看似“空手套白狼”的方式实际上风险重重。
黄金市场的热潮
自2025年年初以来,黄金市场延续了上涨趋势,现货黄金价格累计涨幅已超10%。金条、金币等具有投资属性的产品备受追捧。许多人看中了这波黄金上涨趋势,打起了信用卡炒黄金的主意。
信用卡炒黄金的操作手法
具体操作手法是先用信用卡在金店或其网购平台(如周大福、周生生等)购买黄金,随后借助信用卡免息期,待黄金价格上涨后,通过银行、金店或第三方平台回收黄金,用差价偿还账单并赚钱。此外,通过信用卡的免息期、分期免息或满减活动,使购买黄金的成本进一步降低。
风险与银行监管
这种方式存在诸多风险。最直接的风险就是黄金价格波动。若价格下跌,可能无法获得预期收益,并且在信用卡还款日金价如未回升,低价抛售会导致亏本套现,还可能面临银行收取透支利息和留下不良信用记录。
银行在回购黄金时,通常会在回购基础价格上减去一定价格。例如,工商银行品牌金回购价差为4元/克,非工行品牌金条和其他黄金产品回购价差为10元/克。此外,多数银行回购范围为本行售出的金条,如农业银行要求配有回购证书的本行黄金产品到指定网点办理,建设银行也只支持本行出售、凭证齐全的黄金回购。
银行的严格监管
银行对信用卡买金套现的操作非常关注。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,明确指出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黄金投资领域。公告提到,有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平台诱导持卡人通过信用卡“炒金”进行投资,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信用卡使用规定,还存在着巨大的资金风险。
光大银行、中信银行等多家大行也发布公告,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,强调个人信用卡仅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费使用,禁止用于股权投资、理财、股票、黄金等领域。
结语
信用卡仅限于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费使用,不得用于投资理财领域。如果持卡人信用卡交易出现监管限制行为或银行认定的风险特征时,可能会导致交易失败。银行有权采取包括但不限于提醒、降额、限制交易、限制分期、要求提前还款等风险管控措施。